联系电话:

岳阳湘北中学

地址、电话
公司黄页

岳阳湘北中学

  • 单位类型:

    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

  • 单位地址:

    湖南省岳阳市湘北高中

湖南岳阳市相关单位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» 欢迎光临

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,1938年日军进攻武汉,轰炸岳阳,岳阳危险,岳郡联中在1938年夏天迁到岳阳筻口办学。1938年10月,武汉沦陷,沿京广线非常危急,在筻口也无法办学,岳郡联中只好宣布解散,学生返回各自家乡。

李航寰校长觉得学校此解散实为痛心,这时他想到岳、临、平、华四个县安全的是平江,平江是山区,交通也不发达,离战争相对遥远,想到平江找一处僻静之地恢复岳郡联中。从此开始了岳郡联中在平江艰难办学的历程,抗日烽火里弦歌不辍,谱写了平江教育史上一曲高昂爱国精神的乱世华章。

一、恢复建制,岁月艰难而办学规模扩大

李航寰校长携一方校印,在枪林弹雨中辗转月余,返回平江找寻办学地点。有好几次在日本飞机轰炸中被埋泥土,死里逃生。后找到钟洞杨源洞,那里有几栋很大的屋。于是多方借钱,也找地方有经济实力的绅士支持,在1939年5月上学期快结束时,于平江钟洞正式恢复岳郡联中。

学校恢复了,办学却十分艰难。9月日机两次轰炸平江县城,飞机从校区上空飞过,一路机枪扫射。飞机一来校长带着学生到后山躲避,一走上课,整天提心吊胆。

9月底,日军次侵占平江县城,有一股日军向钟洞方向进犯,李校长带了两百多名师生向恩溪那边转移,临时住在恩溪吴家祠堂,校长一个人走在后。在过钟洞大木桥时,日军架起重机枪,向恩溪路口扫射,从他身边飞过,好在天快黑了,敌人看不清,也未追赶,才算脱险。二百多名师生在恩溪住了三天断粮了,校长日夜焦急,恰好当时有一支中国军队驻在恩溪,军长叫夏楚中,桃江人,很同情学生,留下师生做“抗日宣传队”,并供应师生粮食。校长带着师生每天提着石灰桶写标语,教民众唱抗日歌,在山沟里搞了二十多天的流动宣传,直日军撤退,才又回校上课。从1939年起,1942年的四年中,由于战局反复,联中在不停地疏散、复课、再疏散、再复课,与日寇顽强地抗争。在这期间,校长李航寰的老家长庆也被日寇侵犯,村里房屋大部被烧,校长的老母及幼女也在战乱中死去,而他始终坚守岗位,带领师生在大山中不停地疏散、转移,每次日寇来犯,他总是探消息、查路线、找关系、求保障。组织学生疏散,他亲自断后,处在危险的岗位。学生有无法转移的,则带回家中,提供食宿,几个外县的学生,在他家竟留住数月之久。1943年,战局稍微平静,联中即开始招收高中生,初中规模也不断扩大,在校师生达千人。此时,长沙及其以北地区中学全部撤湘中、湘西南一带,岳郡联中成为屹立在湘北前线一所完全中学,填补了当时湘北战区中等教育的空白,显示了我中华民族在强敌面前不屈不挠的气概和尊严。

1944年5月日军再次进驻平江,侵占平江县城。杨源洞离县城不远,日军随时可能来犯,学校境地非常危险,只好又搬家,于1944年8月搬到平江与修水接界的龙门边界土龙源九眼塘办学。学校本部和高中部全部搬迁此,初中部平江籍学生编成了双数班级(当时是52班、54班……等)随本部和高中部一起在土龙源九眼堂办学。岳阳、临湘、华容籍的初中部学生编成单数班级(51班、53班、55班等)办成分校放在岳阳渭洞延寿庄(张谷英村附近)办学,为联中分校。

此时岳、临、平、华四县的高中生都要到平江联中本部来读书,华容的学生为了绕过日军在岳阳的铁路封锁线,驾船强渡洞庭湖区,有10多名学生不幸翻船遇难,学校闻讯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,校长李航寰亲自为大会挥泪写对联:“一舟风雨愁人,怕看浊浪排空,泪没群英同屈子;八百湖山归,帐峨苍天凭悼,纵横老泪哭诸生。”沉痛之情溢于言表。

1944年下半年1945年上期,学校在龙门的土龙源办学一年。当时我在那里读初中,记得1945年上半年5、6月份,日本还没正式投降,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格局已经形成,我们在土龙源开庆祝会,庆祝欧洲战场胜利、盟军胜利,当时还演了很多节目,每个班都有节目,庆祝会搭有舞台,还挂上幕布,上面是三角形的校徽。初中部表演了《小放牛》《卖报童》等节目,高中部表演了《侵略者的下场》《桃花恨》等节目,很是热闹。

7月日军撤退,联中又着手搬回杨源洞,把课桌校具等陆陆续续从长寿街走河道运回,一个多月全部从龙门土龙源搬回了钟洞杨源洞。

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,学校不断成立分部,学校本部设在钟洞杨源洞“三义堂”,一分部设在“将军垅”,二分部设在“四美堂”,特别是在一分部,李航寰先生非常关心其他学校的发展,想办法恢复岳郡联师,将其附在一分部里,并义务兼任历史课。所以一分部除了联中外还包括岳郡联师的一部分。岳郡联中在钟洞时是盛时期,一是有了高中,二是把联师收容进来了,三是高初中齐全了,再在岳阳设了分校,这在岳郡联中历史上规模是的。

那时,我在钟洞读二年一期,我们住的地方是二分部——“四美堂”。九月份日本正式投降,学校在开学第三周举行抗战胜利“纪念周”活动,时间是星期一,一分部、二分部的学生全部都到本部来,听当时湖南省教育厅派来的督学钟期伟(平江人,美国哈佛大学毕业,后来是中山大学外语系的主任,时任湖南省教育厅的督学)讲抗日战争胜利、日本投降的事,当时在操坪里搭个台子,他正式作报告,接着老师讲话,当时印象深的是有一个年纪大的老师叫方朗初,长寿街人,语文老师,他穿一身长袍子,满嘴胡子,他上台讲话,讲得很起劲,情绪非常激动,因当时没有扩音器,只能凭嘴巴讲,生怕别人听不到,跺脚、举拳头,他在台上高呼:“抗战胜利了,日本鬼子赶跑了!”我们在下面呼应!好高兴。这一次是印象深的,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。

那年下半年,联中继续扩大招生,钟洞杨源洞的三个屋场容不下了,后来又在烟舟的上大屋开设初中部的三分部。这是岳郡联中人数多的时候,上半年在土龙源有11个班,其中高中有高1、高2、高3三个班,初中八个班,大概是500-600人,这五六百人从龙门全部搬到钟洞,下期又招了高初中的新班,在籍的还有52班、54班等等,这些班办在烟舟,岳阳渭洞的延寿庄也招了班,这时岳郡联中的学生可能到了千多人,这是联中历史上人数多的时候。

抗战八年,岳郡联中在平江坚持办学,其中在钟洞整整六年,在这难忘的岁月,联中一直在战火中抗争,屹立不倒,弦歌不辄,且规模不断扩大,治学严谨,效绩斐然。条件虽困难,但师资不弱,化学老师向仲皇曾留学日本,英语老师余瑞之(女)清华大学毕业,李直南老师在香港教会任过翻译(后为省人民代表),数学老师苏毓湘曾参与过世界难题研讨(后到岳阳市一中),物理老师邹声扬后任湖师大化学系教授,语文老师方朗初为当时名师,教史地的是武汉大学的李航寰、刘剑鸣,还有许多岳阳、华容、长沙的名师等等,均治学严谨,视责任为泰山。学生刻苦勤奋,睡每人二尺宽的统铺,吃大锅饭,喝盐菜汤,点桐油灯学习,几个人共一份教材,有的教材要与湘西泸溪、洞口及云南、西南联大等方面联系,很久才能搞到样本。有的学习资料,如英语生字本等由教师自编,在学校旁边的石印局印,字写得好的学生常到石印局去写底稿勤工俭学。师生在战火中教书、学习,敌来我躲,敌去我复课,经常书声、炮声、飞机声、声声声入耳,习以为常。由于勤学善教,校风学风很好,全省会考联中学生曾连续十年名列前茅,还培养了全省名的撑高跳名将符保卢等一批体育健儿。由于严谨办学,精心组织,在历次战乱逃难中,前后师生男女数千人,没有一个被敌人危害或遭蹂躏,实属不易。

二、搬回岳阳,体恤乡情创建湘北中学

1946年2月,国家形势越来越好,平江县城的政权恢复正常。岳郡联中马上从钟洞搬出来,本部高中部搬到县城的金窝余家大屋,初中部搬到甲山燕子屋场。但在平江办学,毕竟是权宜之计,学校终要搬回岳阳。如果联中搬回岳阳,平江初中部的双班(52、54、56等班)的学生年龄太小,随联中去岳阳有困难。为便于平江学生读,李航寰酝酿建立湘北中学。钟期伟(省教育厅督学)和学校老师也支持,于是成立了校董会,吸收省、县教育界知名人士,开始筹建湘北中学。按照教育厅的要求,当时成立一个中学,要有一定的资产,要有田租、校舍等才能申报。钟期伟利用自己是省教育厅督学的身份,到省教育厅申请,平江这边开始筹集田租,李航寰变卖了自己家的部分家产,捐了家里的部分田租,还发动社会各界(包括县城各大商家)捐助,终于集得田租1778担,又邀请湖南大学机械系主任李藩熙教授(平江人)捐献了县城西门曲池家塅住宅一栋及空地山头等15亩作校舍(今二中所在地),然后又向上边争得战后联合国救济粮1000担,学校老师都捐了款,将此收集上报,终于在1946年上半年经当时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备案,成立了湘北中学。

这半年在平江金窝的张家大屋设了一间教室和几间宿舍,开始招收湘北中学班,附属在岳郡联中高中部。教学和校务都由岳郡联中统管,由李航寰兼校长,教师由岳郡联中的高中部教师兼课,这是湘北中学的起源。岳郡联中初中部则在甲山燕子屋场照常办学,到1946年下半年,在甲山燕子屋场开始招60班、61班,考虑到岳郡联中马上要搬,不可能把湘1班单独成立一个学校,1946年下半年将湘1班搬到甲山,跟岳郡联中的初中部在一起,也做了一块校牌“湘北中学”,挂在甲山燕子屋场的大门口,岳郡联中的初中部没挂牌,实际上大部分学生是岳郡联中的初中生,湘北中学只有一个班。到47年下半年,把岳郡联中的后两个班60班、61班学生合成一个班,并于湘北中学,成立湘2班。湘北中学有了两个班,甲山燕子屋场成了岳郡联中初中部和湘北中学的共同体,师资共用,但只挂湘北中学的牌子。当时初中部的主任是丰宁,是岳郡联中的英语教师,也教我们的英语,我当时在联中54班读二年二期三年一期,我的物理老师是邹声扬,他后来是湖南师大化学系的教授,在岳阳市一中(1952年前叫新湖南建设中学)任过教导主任,李航寰先生去世以后,墓志铭也是他写的,后是全国人大代表。

1947年下半年,岳郡联中高中部全部迁到岳阳,岳郡联中初中部(平江籍班级)亦在甲山毕业,甲山只剩下湘北中学。

湘北中学在甲山燕子屋场一直办到1948年的下半年年底才正式迁到现址平江县城西郊曲池家塅。48年上半年学校在甲山继续办学,同时在家塅新建校园。家塅的校舍由湖南大学的教授李藩熙捐献,是一个比较大的屋场,跑马楼都有,但办一个学校还是不够,需进行扩建。48年下半年,建成六个教室,再加上原来的老房子,宿舍等配套设施基本具备。现在学校天鹅雕塑旁边那棵榴子树是建湘北中学时栽的树,只有这一棵树保留到如今,是湘北中学的“同龄树”。1948年12月份,湘北中学从甲山燕子屋场迁到现址,当时学生大概300多人,此一个完整的湘北中学正式形成。

新生的湘北中学,在战火中孕育,在胜利声中诞生,继承了岳郡联中的传统,一开始以优良的教学质量屹立于社会。学校规模虽然不大,但员工忠于职守,学生精于学业,教师两人一间房,全部住校,没有谁带家属,历史老师没有教材能讲课,数学和地理老师可以闭着眼睛作图,语文老师的板书,一出手一平如水,没有人画大圈。学生很少跑通学,寄宿生来上学,要挑行李步行,没有车,远的要走一百多里。白天潜心听课,晚上挑灯夜读,刻苦钻研,小小的初中生,能用英语写文章出墙报,用英语对话表演节目,生动有趣。学校规定,凡两科以内期考不及格要补考,三科以上不及格要留级,并出榜公布。同学们谁都不愿意自己榜上有名,埋头苦读。虽然条件很差,但十分重视体育,1947年县里春季运动会在景福坪举行,“湘北”学生上着白棉布运动衫,印有“湘北中学”大红字,下着蓝短裤,背负小圆斗笠在校旗引导下,踏着号鼓节拍,精神焕发步入会场,令数千观众耳目一新,全校的团体操,更以整齐、美观、新颖博得阵阵掌声,优良的校风和教学质量,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许多青少年和家长都以能考入湘北中学为荣。

1948年下期,湘北中学首届学生湘一、二班毕业,李航寰校长还专为《首届毕业生同学录》撰写了序言。年底校址也由甲山燕子屋场正式迁往新址县城西部曲池家塅。此,湘北中学校址三迁完成。

1949年全国解放,湘北中学在国家政策保护下得到进一步发展。1952年11月8日,平江县人民政府根据湘潭专署指示,组成以县长曹志仁为首的接管委员会,正式接办了“湘北中学”,改名为“平江县第二中学”,并派邹康密同志任校长,原正副校长李航寰、刘剑鸣调湘潭市一中任教。

湘北改为县办以后,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,许多学生毕业后,争先参军参干。建国初期,曾为人民解放军、志愿军、铁道兵团、公安干校以及党政等部门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。五十年代在原湘潭专区十三个县市教学会考中曾名列第四。初17班一个班考取省立一中1人,考取长郡中学5人。到校庆50周年时,先后为祖国输送了一万三千多高初中毕业生,他们有许多日后已成为、教授、工程师、军队将领、援外组成员、作家、艺术家、企业家和各级领导、园丁、劳动模范,有的留学国外任职,其中有不少是湘北时的学生,正如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黄孝德教授,在《燕子屋场往事》的文章中所说,“湘北中学是我走向社会的块跳板,给了我弹跳的能力。”毕业于清华大学,后任国家航天部教授、工程师、劳模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光华科技奖名获得者朱启明来信说:“回忆在‘湘北’的美好少年时期,我永远记忆犹新,母校对我的培养,为我日后的成长,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”凡此种种,足见“湘北中学”对平江山区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。

岳郡联中搬回岳阳后,以联中为基础与岳郡联师、国立十一中合并,成为解放后的“新湖南建设中学”,后改为岳阳市一中。湘北中学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,成立平江县第二中学。如今市一中和平江二中均为享誉岳阳的知名高中,一批批学子从这里展翅启航,报效祖国,以李航寰先生为代表的岳郡联中人共纾国难、矢志教育的高风亮节经数代人传承仍风采依旧。回顾这段不同寻常的风雨历程,我们感叹:烽火弦歌,播洒文明的火种永远不会熄灭,因为向真向善向美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。

今年是岳郡联中创建110周年,我们走访了“联中”、“湘北”故地,历史的足迹,令人难忘,乃为之记。

单位地址
单位名称: 岳阳湘北中学
公司地址: 湖南省岳阳市湘北高中